干部担当作为是补齐国家治理短板的重要着力点

时间: 2020-04-30 18:35:00
来源:
【字体: 大 中 小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这次大考充分证明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充分证明我们党是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应对和战胜各种困难风险的坚强领导核心。同时,这次大考也暴露出我国国家治理的一些短板和不足,特别是干部的担当作为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因素。其中,有10种现象值得警惕。一是官僚主义。有的报喜不报忧,欺上瞒下,文过饰非。这次疫情造成重大损失,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个别地区和单位瞒报漏报,对习近平总书记1月7日疫情防控重要指示熟视无睹、置若罔闻,甚至1月中下旬还举办“百家宴”“歌舞演出”等。二是冒进主义。有的干部脱离疫情实际,防控措施层层加码,封城、堵路、断桥“一刀切”,非本地户籍人员一律劝返、非本地牌照车辆一律拦截,冻结人流、阻断物流,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三是形式主义。有的干部作风不实,防疫工作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措施不力,表格防疫、会议抗疫,防控举措形同虚设。有的基层同志反映,每天接待各类疫情检査组不下七八拨,但没有一个能解决一个口罩、一瓶酒精。四是本位主义。有的干部“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只考虑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无视全国防疫大局,向重点疫区派遣医疗人员、调拨防疫物资不积极不主动不及时,甚至胆大妄为截留挪用防疫物资。五是逃跑主义。有的干部尸位素餐,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心发慌、腿发软,称病告假、躲避逃跑。六是事务主义。有的干部简单粗暴、举措失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全局思维、统筹能力,如对小区一封了之、不考虑居民生活保障,甚至用打砸手段恐吓威胁,不考虑群众实际感受;对口罩、酒精等日常防疫物资简单限价査处,不考虑扩大供给,满足市场急需,对一些普通常用药品,简单停售,不考虑普通病人集中涌向医院以致交叉感染。七是鸵鸟主义。有的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在其职不担其责,藏头缩尾,“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信奉“少干事少出错、不干事不担责”,对防疫工作以“不懂”“不会”“干不了”为借口推诿扯皮、逃避责任。八是尾巴主义。有的干部应对疫情左顾右盼“慢三拍”,上级不说,其他地方未做,自己就不干,怕出头、不担责,防控措施步步滞后。九是本本主义。有的干部唯命是从、照本宣科,工作落实不顾实际、不符实情,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甚至为落实而落实,不计代价,不讲效果。十是个人主义。有的干部把疫情当作谋取个人私利的“捷径”,靠疫情“包装”“吹捧”所谓先进典型,靠获取疫情信息抢发论文、谋取名利。

这些现象暴露在战时,潜藏在平时。防疫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集中反映了我国国家治理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有可能导致国家机器运转动力不足、运行机制梗阻、政制运行“锈蚀”,成为我们党长期执政的重大风险和安全隐患。之所以产生这些间题,其原因值得深思。一是央地事权配置失衡。疫情暴发后,很多地方干部想干事想担当想作为,但一没资源,二无权限,“巴掌大的权力管着天大的事”,根本无力应对突发事件,折射出央地事权如何配置这个绕不开、躲不过的问题。目前总体看是国家权力部门化,中央部委权力大、掌控资源多,但承担具体事项相对较少、责任也小,而地方特别是地市县一级权力和资源同所承担的具体事项失衡,强条条、弱块块,“管得了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了”。疫情突发,地方本应最先掌握情况、最先组织应对,但决策等上面“拍板”、资源等上面“调拨”,使有些地方在疫情初期一度陷于混乱。二是领导体制刚性过强、柔性不足。在保证制度刚性约束同时,也要注意制度柔性,防止僵化极端化,避免束缚下级积极性,弱化下级责任感,造成不担当、不负责现象,出现大事小情全部“上交”,轻重矛盾全部“上移”问题。比如,这次疫情中有的干部谎报漏报瞒报、推卸责任、讲条件、提困难,迟迟进入不了“战时状态”,造成“天灾”“人祸”叠加。三是干部队伍强干弱枝、干部工作存在“三唯”现象。这次疫情充分证明,我们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能够有效凝聚最大多数治国理政精英骨干,但也暴露出干部队伍特别是基层干部队伍总体偏弱,强干弱枝层层衰减:有的地方党政“一把手”统筹全局、应对危局能力不强;有的地方业务领导干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储备不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着力解决“唯分”“唯票”“唯GDP”“唯年龄”用人取向。但是,有的地方在落实党的干部政策时,简单套用“框框”、生搬硬套“杠杠”,存在唯程序、唯台阶、唯资历“三唯”倾向,按部就班、论资排辈太年轻的不想用、资历浅的不愿用、有瑕疵的不敢用、体制外的不能用,“死条文”捆住“大活人”,限制了选人用人视野,挫伤了干部积极性,影响了干部队伍生机和活力,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人荒”,贻误党的事业。四是干部工作约束有余、激励不够。干部工作要坚持两条腿走路,“激励”“约束”并重,既要激励干部敢用权,权为民所授、权为民所用,又要约束干部用好权力,防止权力滥用、以权谋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较好解决了权力滥用、“乱作为”问题,“约束”这条腿比较有力。现在,“激励”这条腿也要跟上,多用正面激励,激发干部担当作为,解决干部“不作为”“懒作为”“慢作为”问题,防止“跛腿”现象。

治国先治吏。破解以上问题,关键是要把干部担当作为当成补齐国家治理短板的重要着力点。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确权:理顺央地关系

着眼优化央地事权关系,做到“两放一收”。一是细化央地职权。制定中央和地方政府基本法,根据实际情况,适度下放决策权,把各级政府特别是地市县一级职权具体化、条目化,少用甚至不用“重大问题”“重要事项”“其他事项”等笼而统之的模糊表述,否则面对具体问题,还是不清楚谁拍板、谁落实。二是理顺央地资源。制定国家治理事项清单,按照事权对等原则,适度下放资源调配权,做实做强地市县一级,适度扩大乡镇一级资源调配能力,杜绝“下放资源中梗阻”“一面下放、一面上收”的现象。三是把住选人用人权。优化干部管理权限,增加中央对地市及县级“四套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特别是县委书记、县长选用管理“话语权”,进一步夯实做到“两个维护”的组织基础。


(二)明责:让各级干部切实做到“守土尽责”

高度集中统一的领导体制是我们党丝毫不能动摇的重大政治原则。实践中,我们要不断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把各级干部特别是地方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好、发挥好、保护好,让干部守土有责、守士负责、守土尽责。一是法治保护。建立国家公共事件责任落实机制,统筹中央地方、部门属地,用成文法明确公共事件中各层级、各部门、各单位责任;只要不属于重大领导责任的问题,哪一级出问题,就追究哪级责任,不搞“连坐”、人人自危;不随意放大规定职责,上纲上线,让干部履职尽责胸中有数、心里有底。二是能力保护。信息掌握越多,肩负责任越重,履职能力要求就越高。要加快建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识别体系,健全信息收集、甄别、研判、决策机制,破解信息传输梗阻,让各级干部在紧急状态下担当作为有理有据。同时,要区别常规公共事件和突发公共事件,明确两种情形下各级干部的不同责任,避免简单套用、责任混淆,挫伤干部积极性。三是政治保护。旗帜鲜明给勇于在突发事件中担当作为的各级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撑腰鼓劲,抓紧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容错纠错机制和案例指引,只要合规合法、合情合理,即使应对失当,也要统筹考虑、妥善处理,为担当者担当、为尽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挡事,让干部挺直腰杆担当、甩开膀子干事。


(三)优选:建立唯才是举、人岗相宜的干部选任机制

着眼于党的事业永续传承,把更多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不出事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要突出“差异化、精准化”这个重点,坚持唯才是举、人岗相宜,把合适的干部放到合适的岗位,人尽其用、人尽其才。一是突出“一把手”这个选拔重点。围绕“主政一方”的能力要求,着眼长远,重点选好用好地市和县级党政“一把手”,培养好省部和地市级干部“后备军”。大胆试行优选制度,坚持“不历州县不拟台省”,探索把优秀县委书记作为市委书记、市长人选的直接来源,对于特别优秀的市委书记,可以考虑直任为省长。完善干部交流制度,更大规模推动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干部交流,特别是地市委书记、市长同中央国家机关司局长“双向交流”,切实发挥中央国家机关干部站位高、视野宽、政策熟、大局观强、协调性好、忠诚度高的优势,补齐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发展视野不够宽和能力不够强的短板;切实发挥地方干部敢干事、有魄力、善执行、接地气的优势,让中央部门各项工作更切合基层、更容易落地。二是树立“专业化”思维。针对现代公共治理涉及领域更广、专业要求更高、突发事件更多等新情况新问题,集中选拔、培养、重用一批相关领域专业人才进入党政机关部门领导班子,畅通体制外专业人士进入通道,健全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为地方发展提供专业支撑。


(四)激励:依靠机制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

把干部工作重点从突出整治“乱作为”“乱用权”转到解决“不作为”“懒作为”上来,坚持正面激励为主,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一是装脑子。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干部头脑,建立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以党的创新理论铸就忠诚担当。二是压担子。在实践锻炼中培养选拔干部,敢于让优秀干部挑重担、破难题,在复杂环境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放手让干部去干去闻、去办,避免“不干事不出事”,防止“一点小事上纲上线”。三是架梯子。畅通干部成长通道,优化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成长路径,既不能一下子放到最“差”岗位,让缺少工作历练的干部去解决最难最险最复杂的矛盾,容易毁掉一个“好苗子”,也不能放到坐享其成的岗位,轻易“捞取”政绩;让干部真正在合适的平台上历练成长,要使干部“跳起脚来摘桃子”,充分激发和调动干部干事创业潜能。四是给位子。完善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健全干部梯次选用机制,舍得拿关键岗位、重要部门培养干部,及时把看得准、有潜力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选拔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既要重“质量”,也要重“实效”,多看主流、多看优点,不搞求全责备、论资排辈、平衡照顾,大胆启用、善于使用“李云龙式”的干部。五是扯袖子。对干部要经常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抓早抓小,避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引导广大干部切实做到“三严三实”,耐得住寂寞、顶得住诱惑、守得住道义。

(来源:中央党校《理论动态》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