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五星”支部建设】禹州市方岗镇:“联组强村”激活乡村治理“神经末梢”

时间: 2025-03-25 16:00:00
来源: 许昌市委组织部组织二科
【字体: 大 中 小 】分享到:
3月24日,方岗镇90余名“联组强村”机关干部正在村组一线忙碌着:石坑村的桃花文化旅游周筹备现场,李鑫刚与村民一起修剪桃枝、设计旅游路线;东炉村的生姜种植实验田里,刘朝飞手把手教农户挖沟提畦保墒情;兰河的河道旁,宋君凯在排查阻水片林妨碍河道行洪隐患……
image.png

去年以来,方岗镇作为许昌市“联组强村”机制重点乡镇,通过“一张网格”“一卡连心”“一线工作”,实现“六到村组”,即:政策宣传、服务群众、参与议事、志愿服务、化解矛盾、应急处突等6类任务到村组。干部累计走访5000余次,解决群众诉求282件,机关干部在村工作的场景已成常态,构建起党建引领下的基层高效能治理新格局。

“一张网格”织密治理经纬

“过去干部到村像‘蜻蜓点水’,现在直接住进‘责任田’。”2024年4月,方岗镇打破“一人包一村”的传统,根据人口密度、治理难点等要素,将全镇6个工作区、24个行政村、198个村民组细化成198个微网格。10名班子成员、85名机关干部全员下沉,与村组党员干部群众共同组成“联组强村”工作队,实现服务的无缝对接。
image.png

李根朝分包朱庄村1组和2组,共97户374人,他下村后不但要到锦宏达、开元、森特勒等企业排查安全隐患,还要去麦田指导“一喷三防”,并带领党员群众到古城镇学习中药材种植技术,谁家几口人、几亩地、在哪务工,他都清清楚楚。

去年8月,全镇开展残垣断壁“清零行动”,对于26处危墙实施“拆”或“改”,包村包组干部现场与村民共商达成一致意见。今年年初,面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薄弱问题,该镇党群共谋项目38个,其中新建28个、续建7个、前期3个,计划总投资1060万元。

“一卡连心”架起服务桥梁

“以前办事要跑镇里,现在‘管事’在家门口。”在西炉村2组,村民郝爱芳指着门前贴的印有科级干部、支部书记、包村干部、组长、包组干部、联户党员、村民代表以及民警、村医、电工、水工等“服务团”电话的小卡片高兴地说。
image.png

在方岗镇,每户村民都有一张同样内容的“服务卡”,实现了服务群众“10分钟响应、24小时待命”。去年夏季抗旱抢种期间,赵向阳带领西炉村1-3组组长,顶着40℃高温坚守在地块上。水泵坏了直接电话呼叫水工,争水纠纷就在树荫下调解,500多亩玉米两周全部浇完种上。

杨北村村民在网格中反映广场上健身器材损坏,包联干部吴云鹏立即带领队员对所有健身器材全面检查整修,并新涂了防锈漆,群众非常满意。

“一线工作”温暖千家万户

“坐在办公室都是问题,走进田间全是办法。”方岗镇镇长侯颖体会颇深。

去年10月,她到包联的杨庄村走访,发现残疾人王付长家的台阶成了“拦路虎”。三天后,她带领民政、残联等部门现场改为无障碍坡道,让王付长可以摇着轮椅出门和邻居聊天,还给他屋里铺上了防滑地砖。

一年来,全镇联组干部把“等群众上门”变为“送服务进院”:白廷凯帮助方北村脱贫户丁玉枝新建了平房,张伟远为吕沟村董红帅办理了低保申报材料,田志非上门为方东村方学琴、邢秀兰进行老年人认证……

“‘联组强村’不仅是一套机制,更是一种扎根泥土的为民情怀。我们将用好用活这套机制,以干部‘服务上门’,带动群众参与治理、乡贤反哺家乡,用这把金钥匙,激活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方岗镇党委书记王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