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画好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圆”

时间: 2025-07-03 17:00:00
来源: 许昌日报
【字体: 大 中 小 】分享到: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关于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的部署要求,全面推行“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基层治理队伍、基层治理机制、基层治理网格、基层治理平台建设,持续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即日起,许昌组工推出“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专栏,刊发市直各部门、各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优秀案例及典型做法,促进基层组织交流互鉴、互学共进,推动基层治理经验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效。


落实“联组强村”机制,6000余名乡镇干部常态下沉到村入组,累计走访农户4.2万余户,收集问题建议8000余个,解决群众就业创业、矛盾化解、修路吃水、管道维修等各类急难愁盼事项6000余件;省、市、县三级选派的374名驻村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后,积极投身环境整治、防汛抗旱、“三夏”生产等工作,协助村党支部谋划集体经济发展项目120余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0余个,目前有32个已落实(开工);引导市直单位将“双报到”工作深度融合“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落实机关党支部分包联系网格制度,督促指导市直机关党支部分包联系245个社区网格,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500余次,点亮群众微心愿900余个,为群众办实事600余件……

 一个个事例、一次次探索,是许昌全市上下坚持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和关于河南工作重要论述取得的显著成效。

 一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治理部署要求,把抓党建、强治理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一体推进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和社会治理工作,形成了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新格局,实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和服务群众效能“双提升”。

聚焦“筑牢堡垒” 

建强基层党组织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

 田间地头看农作物墒情、困难群众家中走访民情、养老院里盯食品安全……这段时间,鄢陵县张桥镇和寨村党委书记裴美莲特别忙,忙着为“五星”支部建设查漏补缺、为村庄发展走访调研。

 为夯实党在基层的战斗堡垒,我市以“五星”支部建设为引领,统筹抓好各领域党建工作,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有效夯实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根基。

 在村(社区),持续深化“五星”支部内涵建设,坚持分“星”创建、逐“星”提升,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在“两企三新”领域,以企业“五星”支部建设为牵引,创新实施“党建链”引领产业链行动;在机关,纵深推进机关“五星”支部建设,持续加强机关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和机关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激励市直机关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服务许昌经济社会建设中持续走在前、作表率;在学校,实施“党建+品牌建设、党建+人才培养、党建+产教融合、党建+社会服务”等工程;在医院,严格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扎实推行“一支部一特色”党建品牌培育行动,以党建引领医院业务发展……

 一面旗帜飘扬,是坐标;无数旗帜招展,是力量。 随着一个个基层战斗堡垒的不断建强,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愈加稳固。










聚焦“强筋壮骨” 

建强基层治理队伍

 4月22日,一个普通工作日,禹州市的社区工作者开始了忙碌的一天:

 “创业补贴、贷款支持、见习岗位……想找工作、开门店的家人们看过来。”看到最新的就业创业政策,颍川街道恒达社区的社区工作者冯瑞培赶忙将其转发到社区微信群。

 “有时候,邻里之间闹点不愉快很正常。大家都把话说开了,很多矛盾就能迎刃而解。”在夏都街道阳光社区,社区工作者刘晓燕耐心地调解一起邻里纠纷。

 为克服本领恐慌,钧台街道金湾社区的社区工作者许乐始终不忘主动学习,《社区管理》《如何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如何做好社区调解工作》等书她常看常新……

 一个个寻常的工作场景,是禹州市近200名社区工作者当好政策落实“执行者”、矛盾纠纷“调解员”、民情民意“联络员”、服务居民“贴心人”,“拧绳聚力”共绘基层治理“同心圆”的缩影。

 能不能选优配强综合素质优良的干部队伍,直接影响着社区治理水平的高低。

 为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我市积极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健全完善“2+1”帮带、“四进”机制强化培养锻炼,确保每村都储备1至2名成熟可用的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为推动基层高效能治理、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打牢基础。

 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上,我市着力把好入口关,加大在产业工人、青年等重点群体中发展党员力度,在全市农村(社区)推行无职党员“一编三定”,并与主题党日、党员积分管理、民主评议党员等有机结合,引导广大党员履职尽责、发挥作用。

 此外,注重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尖兵”作用。省、市、县三级选派的374名驻村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后,积极投身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实践中,坚持党建引领打基础、紧盯薄弱环节守底线、聚焦为民服务抓提升,推动所驻村治理水平实现新跃升。目前,驻村干部走访群众1.5万余户,协助村党支部谋划集体经济发展项目120余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0余个,已落实或开工32个。

 如此一来,我市就夯实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人才支撑。有了这支懂治理、会治理、善治理的基层骨干队伍,基层治理效能全面提升,群众幸福可感、可触、可及。








聚焦“共建共治共享”

 建强基层治理机制

 “大家把各自网格内的群众再排查一遍,谁家有困难了赶紧搭把手。”

 “咱社区有大小企业百十家,但规模以上的占比较小。这几天,咱们组织代表去外边考察,学学发达地区的企业是怎么做大做强的。”

 “要多站在群众角度想问题,动态调整‘一周一件事’台账,真正把好事办到大伙心坎上……”

 6月25日,在长葛市大周镇王皮庙社区会议室,“联组强村”干部、大周镇副镇长吴耀方和王皮庙社区“两委”干部围坐在一起,商量社区的大事小情。

 在许昌,向吴耀方这样常态化在村(社区)一线开展工作的乡镇干部还有很多。“联组强村”是许昌市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中创新推行的一项工作机制,核心是通过整合乡、村、组三级力量,推动机关干部下沉一线,实现精细化服务与高效能治理。

 工作中,在全市推广“2·15”网格化服务工作法。该工作法主要是把村民分片划为若干个小网格,每个小网格15户左右群众,由1名党员和1名村民代表分包联系,日常开展“四办服务”,即烦事包办、急事快办、难事代办、小事帮办,并强化和分包网格内的群众联络沟通,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调解邻里矛盾纠纷,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目前,全市共划分农村微网格6.5万余个,联户党员和村民代表共帮助解决群众反映的邻里纠纷、管道维护、医保缴纳、老年认证等各类问题8.7万余件。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两高四着力’要求,立足许昌实际和已有经验,进一步探索完善‘党建+网格+大数据’等有效治理模式,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画好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圆’。”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同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