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关于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的部署要求,全面推行“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基层治理队伍、基层治理机制、基层治理网格、基层治理平台建设,持续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即日起,许昌组工推出“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专栏,刊发市直各部门、各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优秀案例及典型做法,促进基层组织交流互鉴、互学共进,推动基层治理经验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效。
近年来,鄢陵县张桥镇围绕深化党建引领高效能治理,通过建强网格阵地、做优经济底基、用好人才资源、破解环境痛点,着力打好“四场战役”,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建强组织体系
以“2·15”网格筑牢治理根基
全面推广“2·15”网格化服务工作法,打造“党建强、治理优”的坚实阵地。按照“就近、就亲、就熟”原则,将全镇35个村划分为822个网格,分别由1名党员与1名群众代表分包联系,开展“四办服务”(烦事包办、急事快办、难事代办、小事帮办),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建立“积分”管理制度,将村级事务细化为环境卫生、善行公益、文化事业、配合工作、表彰奖励等5大类18项积分指标,明确联户党员和村民代表每成功处理一起矛盾纠纷积5分、每服务群众一次积3分。“两代表”每月可凭积分到“积分超市”兑换物资,激发党员与群众代表的主动性,形成“人人争先、事事落实”的良好氛围;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每季度开展网格人员述职,年底民主评议,评议结果作为表彰依据,推动责任落实,让“微治理”释放大效能。
做实经济底基
以“百企引进”激活发展引擎
立足镇域机车清洗、小杂果繁育、菊花产业加工、出租车在外人才集聚等产业、人才优势,全力打响招商引资攻坚战,以“量质并举”推动镇域经济跃升,计划引进100家企业,带动税收增长700万元。依托西许、大宋小杂果繁育优势及裴庄、赵庄的菊花种植加工优势,扩大产业规模,延长加工链条,带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聚焦潘庄、赵庄机车清洗优势,吸纳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发展,打响张桥机车清洗名片;用好好汉、后厦在外出租车人才集聚优势,加大资金、人才引进力度,做好以才引才、以才引商。同时,建立招商项目“全周期”服务机制,从企业落地、建设到运营提供全程帮办,简化审批流程,落实惠企政策,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营商环境,确保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用好人才资源
以影视产业带动人才回流
依托鄢陵灯光影视人才资源,深挖文化与产业潜力,吸引更多影视团队来张桥镇创作创业,实现人才资源向经济动能与社会价值的双重转化。建立“影视人才信息库”,牵头成立镇级影视产业协作会,吸纳本地及在外骨干从业者、企业负责人加入;针对返乡创业者,定期举办“返乡影视人才座谈会”,对有意向回乡创业的人员,由镇政府提供“一站式帮办”服务,包括协助办理营业执照、推荐闲置厂房或场地作为办公点、对接本地银行提供小额经营贷款咨询等,确保在外人才“回得来、留得住”;依托县域现有文化设施,设立“鄢陵影视创客空间”,提供桌椅、网络等基础办公条件,供返乡初创团队临时使用,以此实现“凝聚人才—激活资源—带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破解环境痛点
以全域整治擦亮乡村底色
以“全域整洁、生态宜居”为目标,全面打响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开展“百园焕新”行动,让乡村“颜值”与“气质”双提升。围绕破解荒坑、荒院、荒片整治难题,先期35个村每村重点打造10个兼具生态与实用价值的花园、果园、菜园或树园,力争通过3年时间,实现“三荒”清零目标,让闲置土地焕发新活力;紧盯“三沟”(田边沟、路边沟、村边沟)疏浚、主干道路清扫、村内小巷保洁等关键领域,结合裴庄、赵庄的菊花种植基地和西许、大宋的小杂果繁育园区,开展周边环境专项整治,采用“人力+机械”结合模式,对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进行集中清理,确保产业发展与环境美化相得益彰;发挥群众监督作用,推行“随手拍”曝光机制,让人人成为“监督员”“战斗员”,推动环境整治从“集中整治”向“常态治理”转变。
(根据鄢陵县委组织部供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