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襄城县颍桥回族镇西街村以“五星”支部建设为抓手,以特色产业培育为动力,全村上下同向发力,推动村容村貌持续改善、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基层治理成效显著提升,着力打造乡村振兴和美家园新图景。
产业兴村,激活富民强村“动力源”。立足农耕优势,做强特色产业,积极打造烟叶生产示范园建设,开展烟叶、谷子种植技术交流等活动,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25年发展优质谷子300余亩,规模化种植烟叶500余亩,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30余户村民年均增收2万余元;推进“果树进村”工程,种植梨树、山楂树、石榴树等果树300余株,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余元。
以美为镜,勾勒生态宜居“新画卷”。聚焦环境短板,推进村内道路修复工程,累计修复损毁道路3.2公里,实现主次道路全覆盖;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每周三开展“清洁家园、人人参与”活动,累计清理房前屋后垃圾杂物20余吨,拆除残垣断壁6处,新增绿化面积800平方米;打造文亭河生态护岸工程,整治村内淤塞坑塘2处,清淤疏浚沟渠1.5公里,动员群众种植垂柳、月季等绿植,勾勒乡村生态新景象。
同向发力,织密文明幸福“同心结”。紧扣文明幸福建设内涵,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依托720平方米文化广场,组建腰鼓队、广场舞队,常态化开展文体活动;开展“助力家乡、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招募5名返乡大学生志愿者为25名留守儿童提供课业辅导、兴趣培养、安全教育宣传服务;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技能培训、健康讲座4场,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守望相助,筑牢平安法治“防护网”。深化平安建设,提升治理效能,组建村级巡逻队,配备5名专职队员,常态化开展夜间巡逻,排查整改安全隐患12处;设立“老党员调解室”,今年来成功化解邻里纠纷、土地矛盾8起,调解成功率达100%,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利用村广播、微信群推送普法信息60条,开展“法律进农户”活动4场,培育“法律明白人”5名,群众法治意识显著增强。
凝心聚力,打造支部过硬“铁堡垒”。坚持党建引领,建强过硬支部,推行“党建+网格+党员联户”机制,27名党员联系服务群众230户,及时收集民情民意;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制度,每月10日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建立“月调度、季评比、年总结”制度,将产业发展、矛盾调解、环境整治、群众满意度等纳入村干部绩效考核,厚植为民情怀,激发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积极性;聘选老教师、老党员、老干部8人担任村级事务监督员,定期听取意见建议,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个,办理民生实事5起,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
(根据襄城县委组织部供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