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魏都区聚焦辖区环卫工人、鳏寡孤独老人等弱势群体早餐问题,精心组织开展“魏都爱心粥屋”公益项目,以“小爱心”撬动“大治理”,探索将“魏都爱心粥屋”打造成为凝聚民心、锤炼队伍、激发治理活力的重要阵地,书写了温暖人心的基层治理新篇章。
党建引领,筑牢为民服务“主心骨”。魏都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坚持把“魏都爱心粥屋”作为年度重点民生实事和基层党建项目来抓,通过实地调研、试点运行、征求意见,制定印发《魏都区“爱心粥屋”公益项目实施方案》,建立“五统一”(项目名称统一、粥屋标识统一、登记模式统一、管理制度统一、志愿者着装统一)管理模式,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党群服务中心等现有阵地资源,陆续建成10家爱心粥屋,实现中心城区办事处全覆盖。
多方参与,汇聚公益事业“新动能”。以党员志愿者为主体,广泛吸纳退休党员、返乡大学生、“双认识双信任双认同”下沉工作力量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加入志愿服务队伍,逐渐形成相对固定的志愿服务团队。在资金募集方面,设立专项基金,通过企业定向捐赠、社会公开募捐、线上公益筹款等方式,构建多元化的资金保障体系,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同时,由区委、区政府班子成员带头在爱心粥屋微信群捐赠“每日一元”,定期公示收支情况,带动形成“领导带头-党员跟进-群众参与”的爱心传导链。
粥香传情,绘就民生幸福“暖色调”。从2017年试点起步,到如今实现中心城区办事处全覆盖,“魏都爱心粥屋”运行以来,累计发放馒头、包子、鸡蛋等早餐116.23万余份,参与志愿服务人员4.2万余人次,合计受益服务对象60.97万余人次。“魏都爱心粥屋”作为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的载体,构建起政府、企业、居民三方协同的互助网络,既兜住了民生底线,又成为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神经末梢”,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用最小成本实现了暖胃、暖心、惠民生的三重效益。